巧寫人生書院http://w.lanlagsoft.com/3033/search.html
“明四大家”之一唐寅,被譽為明中葉江南才子。他博學多能,吟詩作曲,能書善畫,經(jīng)歷坎坷。是我國繪畫史上杰出的大畫家。
唐寅字伯虎,更字子畏,號桃花庵主,魯國唐生,逃禪仙史,南京解元,江南風流才子等。晚年信佛,有六如居士等別號。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。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(1470年3月6日),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(1524年1月7日)。出身商人家庭,父親唐廣德,母親邱氏。自幼聰明伶俐,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,父母、妻子、妹妹相繼去世,家境衰敗,在好友祝允明的規(guī)勸下潛心讀書。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,得中名“解元”。30歲赴京會試,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。此后遂絕意進取,以賣畫為生。正德九年(1514年),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,后察覺寧王圖謀不軌,遂裝瘋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脫身而歸。晚年生活困頓,54歲即病逝。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,有理想抱負,是位天才的畫家,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這個社會。他一生坎坷,最后潦倒而死,年僅54歲。
唐寅在繪畫、詩文、書法的造詣都很深,他在詩書畫有機 結合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。其結合方法:一是書風與畫風的一致與和諧,書法的意趣與繪畫情趣極為相近,因為兩者都強調人格與真情的再現(xiàn)。唐寅的書法淵源于趙孟頫和李北海,用筆秀潤縝密,剛粟結合,意態(tài)端莊瀟灑,近似“院體”的山水畫風,但又在規(guī)整中具清潤之姿。二是將書法用筆之法運用于繪畫,這在唐寅傳世繪畫作品中較為明顯。此外,詩與四的和諧一致,也是唐寅畫的又一特色。比如,唐寅的詩文,豪放不羈,戲語中寓憂思;他的繪畫也和詩一樣,如縱壬中見深沉,戲筆中寓思想。其三,詩情與畫意的緊密結合。唐寅繪畫中的題詩和情感,緊扣畫的主題和意境,以闡發(fā)或充實畫面的內涵思想。而作品中的望背蘭墨,又通過象征、寓意、擬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創(chuàng)造,形象地表達出詩意,這種詩與畫的完美結合,也是唐寅畫的一大特點。
唐寅的書法不及繪畫、詩文出名,但天分也極高。他的書法主要學趙孟頫,更受李北海影響,俊逸挺秀,嫵媚多姿,行筆圓熟而灑脫。唐寅晚年,他進一步看透了世事,思想更加消沉,行為也更頹放,書法亦變?yōu)槁室猓⑽×嗣总狼笠馊莸臅L,用筆迅捷而勁健,沉著而痛快,八面出鋒,率真自如,追求力量、速度和韻味;同時又融諸家筆法于一體,使結體、用筆均富于變化,并達到了揮灑自如、神機流走的境地。
唐伯虎行書作品欣賞《七言絕句四條屏》,紙本行書, 57.2×22cm×4 ,廣東省博物館藏。
杏花春雨晚晴天.篙檝沖煙放釣船。恰有一壺寒食酒.卻邀同局話新年。吳郡唐寅。
俯看流泉仰看松,泉聲松韻合笙鏞。如何不把瑤琴和,為是今無人姓鐘。唐寅。
翁乎家在水云居,不弄綸竿便讀書。四海五湖風月好,清高誰是笠蓑漁。吳郡唐寅。
清驢仙客到詩家,會賞臨溪好杏花。山佃馱柴出換酒,鄰翁陪坐自撈蝦。唐寅。
此卷行書自書七律四首:《聞太原閣老疏疾還山喜而成詠輒用寄上》、《寄王馬監(jiān)》、《詠身》、《除夕》。前兩首為投贈之作,正德九年(1509)王鏊退隱吳中,首即盛贊其勛位與清廉;后兩首乃唐寅自況之作,可以考見其晚年生活之寥落心態(tài)。據(jù)首可知,唐寅此卷書寫時間應在四十歲以后。結字多欹側取勢,跌宕生姿,筆畫遒勁圓潤,骨力內含,乃其行書風格典型面貌。拖尾有吳湖帆題跋兩則。 鑒藏印:“吳湖帆珍藏印”朱文印、“梅景書屋”朱文印、“郭仲易珍藏印”朱文印等。
【資料來源】:《天津博物館藏書法》(文物出版社)
唐寅《行書七律四首詩卷》(分頁)紙本行書 23×286cm 天津博物館藏
圖片轉自《中國書法論壇》網(wǎng)
釋文:聞太原閣老疏疾還山喜而成詠輒用寄上
元宰陳痾乞北山,君王賜告許南還。始終勳業(yè)三朝眷,前后承疑四相班。聊落宦囊馀玉帶, 滄茫煙水迥柴關。若非特拜雲(yún)天寵,餌扶衰未許閑。
寄王馬監(jiān)
辛勤帷幄侍三朝,刻苦篇章一瓢。 身作星辰華蓋近, 心歸調御業(yè)緣消。 秋衣裁葉酧(酬)佳貺, 夜玉鐫花作系腰。 忘卻尊崇能下士, 濫竽從此及芻蕘。
詠身
輕如飛葉拙如蠶,一褐能(馀)溫一肉甘。酒病仰眠看闘八,計偕曾是給行三。瘦來小婦能縫帶,老去賢僧許借龕。隨伴賞花偷灑淚,樹猶如此我何堪。
除夕
紫煙塞屋罐鳴湯,兩歲平分此夜長。鬢影鬅鬙燈在壁,壯圖牢落酒澆腸。命臨磨蝎窮難送,飯有溪魚老不妨。掃地明朝拜新歲,吳趨且逐綺羅行。
寅稿上。
歡迎喜歡本篇的朋友在下方關注、評論、點贊!http://w.lanlagsoft.com/3033/search.html